欢迎访问浙江传媒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网站

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课程建设 -> 重点课程 -> 正文

校级重点课程——《篮球》课程建设介绍

发布日期:2016-03-04  来源:   点击量:

课程基本情况:

《篮球》课程是学校体育课中学生最喜爱、开设时间最长、班级最多、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的课程,也是课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最多的项目,校内举办的篮球赛事也是精彩不断,校男女篮球队通过常年的训练,参加了各种省级、校际的比赛,展示了传媒学子的风采。强大的篮球课程教学团队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1.《篮球》课程从2010年网络课程建设以来,在2012年评估验收中,被评为“优秀”网络课程,后续建设了3年,其网络教学资源向开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开放、共享,并形成7人的优秀教学团队。学生网络学习参与数列前,如在2011年6月11日的统计中,访问量为8465人次。

2.课程负责人自2000年承担篮球课程教学任务以来,开设了《篮球》《篮球规则与裁判法》等课程,已教授篮球及相关课程近15年,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2000年、2008年被评为杭州市高校优秀体育教师,2007年、2009年、2012年教学业绩考核为A级。在2001、2003、2005、2006年担任校篮球队教练。作为篮球一级裁判员,从2001年起,每年担任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裁判工作,加强对外业务交流,提升自己的水平。团结、协作能力较强,近几年部门通过教师引进建立了强大的篮球教学团队。全体课程组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加强篮球课程教学、训练、竞赛以及课余体育各方面的研究和改革,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题讨论校内篮球竞赛机制和方案,共同会诊校篮球运动队的规划、建设、管理等问题;专门选派教练员参加全省篮球教练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承担了省部级、厅级、校级等多项科研任务,发表了教学论文20余篇。并撰写了专著3部,教材5部。钱琦老师连续在CBA篮球联赛浙江广厦主场做记录台工作,具有很强的篮球比赛工作经验。

3、教材、图书资料、多媒体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条件较好,教学文件完备,能为持续、稳定地进行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本课程每学年向学生提供专业篮球教材,为学生进行体育理论学习提供参考。可利用的学校图书资料较丰富,还有体育部资料室的专业篮球资料更全面。篮球网络课程经过多年建设,内容较丰富,多媒体课件较全面,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保障较完善,学生参与学习效果较好,学生网络学习参与数列前。网络课程在篮球运动技战术方面的分析和练习要求等方面做得非常细,而且每一种技战术都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视频,而且引进了美国先进的篮球教学理念和教学视频。无论对于课程学习还是课外锻炼甚至是比赛实践,在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特点规律、技战术指导、规则与裁判法的指导、提高篮球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课程教学文件从教学大纲到教材、教学进度、教案、点名册、试卷等都很完备,能为持续、稳定地进行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4.课程建设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建设计划(见第四部分)。

5.注重教学研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在2010-2012年间进行了校级教改项目,篮球课分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学内容方面,针对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现状,加强了身体素质尤其是体能类活动在教学中的比例安排,每次课体能练习达到30分钟,对学生的体质水平提高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因材施教、素质培养、教书育人等方面有改革措施,如针对男女生或水平差距较大的学生进行课内分组或班级重组,分层次区别对待,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教考分离、教师交叉评价的改革方法,并对学生的成绩等级比例进行了合理控制,使评价更科学。在教学成果方面,近几年发表了相关教学论文近二十余篇。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组织了大量的篮球赛事,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男女篮努力训练近几年打进省大学生篮球联赛16强,2010年男篮获下沙高校篮球赛第3名,2013女篮第五名。在篮球课程基础上拓展了相关课程,如荷式篮球等。2014年校荷球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比赛获第6名。

6.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管理规范,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进度的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考核标准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等,都在规范严谨的条件下完成。学生上课积极参与性高,教学效果优良,学生评教情况良好,教学团队学评教分数均在90分以上。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业绩考核上也表现出色,吴周礼、薛林峰等教师均在近年教学业绩考核中有三次及以上考核为A级,并被评为杭州市高校优秀体育教师,薛林峰被列为浙江省新世纪151第三层次培养人才。孟文光老师参加2010年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二等奖。

课程建设的计划:

1、预期目标:

(1)在体育部重点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制定篮球重点课程建设责任制;

(2)拟定部门篮球重点课程建设计划与具体措施;

(3)在已实质性启动的基础课程《篮球》的基础上建设成符合体育教育规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重点课程。即教学资源优质化、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先进化、课程建设规范化。

2、建设内容与措施:

2.1建设内容:

(1)通过2年建设使《篮球》课程在大学体育教学培养中的专业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在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中起到基础和桥梁的作用。

(2)逐步实现篮球课程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计算机网络化。

(3)将篮球课程与课外篮球运动训练、科研结合,达到篮球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效果。

2.2建设措施:

1)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2)面向全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教学实践调研和调查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3)根据大学体育课程的任务、项目、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形成大学体育篮球专项课程分析表。

(4)根据实践调研报告和分析表,设计《篮球》课程目标、技能目标与身体素质目标。

3、实施进度

(1)第一学期,在已有的网络课程基础上完善课程建设,包括大纲的修订、教学进度的调整、体能练习的比例,考核方式的改革等。

(2)在第一学年,对技术实践课的内容进行改革,如在因材施教、素质培养、教书育人等方面有改革措施,如针对男女生或水平差距较大的学生进行课内分组或班级重组,分层次区别对待,以提高教学效果,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一流教学内容与方法。

(3)不断改进更新网络课程内容,加强实践课教学展示内容,提高授课录像质量。

4、成果特色及后续建设计划

《篮球》课程是学校体育课中学生最喜爱、开设时间最长、班级最多、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的课程,也是课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最多的项目,校内举办的篮球赛事也是精彩不断,重点课程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学习和参与篮球运动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形式,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校篮球运动队水平和成绩的提升,同时提高学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篮球重点课程的建设可以为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做出示范效应。主要特色是:1、篮球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享受篮球的过程中提升体质。2、篮球课程容教学、训练、课余锻炼、课余竞赛一体化建设,提升学校体育文化。3、篮球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合了现代社会元素的教育,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课程后续建设计划:

(1)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加大教学研究、业务学习的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外语水平及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第二,根据本学科建设需要,引进高学历青年教师。第三,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政策上给予扶持,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博士、硕士的比例,优化师资队伍。

(2)建设先进、完备的教材库

按照“实用、准确、先进、创新”的原则,在借鉴国内外本课程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编撰符合现代理念与现实要求的特色明显的精品教材。进而从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出发,进一步开发篮球专项课程运动实践部分的教学软件和网络课件,建设先进、完备的教材库。

(3)创建有学科特色的一流教学内容和方法

根据篮球课程侧重实践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通过教学与研究结合,提高学生自我修正、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途径,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一流教学内容与方法。

(4)创建篮球精品课程研究室

以建设精品课程为动力和目标,带动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提升,创建篮球精品课程研究室。从而加强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建设,为研究、改革、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5)建设新的课程评估体系

加强网上教评活动,注重课堂教学效果信息反馈,改革考试办法,重视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的考评,以利于培养高水平和创新性人才。

(6)严格教学管理

进一步完善已实行的课程负责人和课程组教学管理模式,定期开展教学法活动,完善课程负责人领导下的集体备课制度,实施资深教授指导性听课和青年教师学习性听课制度,积极组织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鼓励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版权所有 © 浙江传媒学院 大学体育教学部      浙ICP备13021670号-1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