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情况:
1.《体育舞蹈》网络课程建设以来,在2010年评估验收中,被评为“良好”网络课程,后续建设了4年,其网络教学资源向开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开放、共享,并形成3人的优秀教学团队。
2.课程负责人自2002年承担体育舞蹈课程教学任务以来,开设了《体育舞蹈》、《交谊舞入门》、《体育舞蹈欣赏》等课程,教授体育舞蹈及相关课程近12年,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2010年被评为杭州市高校优秀体育教师,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体育舞蹈教师。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教学业绩考核为A级。
在2004年组建了校拉丁舞队并担任校队教练一职。从2004年至今,每年带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各类省级大学生体育舞蹈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如:2008年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团体舞第三名、单项伦巴舞第二名;2011年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获得普通院校单人华尔兹第一名、单人恰恰舞第三名、大学校园莎尔莎第二名等并获得大赛组委会评选的“优秀教师”称号;到了2014年到了比赛成绩取得一个新的高峰,2014年6月1日在江西宜春学院举行的全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中获得大学普通院校组校园恰恰舞6人组第二名、校园牛仔6人组第二名、双人四项组第8名、单人舞1个第三名、2个第四名、1个第五名、1个第六名、1个第七名、2个第八名,与此同时被大赛组委会授予“精神文明运动队”的称号。2014年11月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浙江省大学生操舞大赛体育舞蹈比赛中参赛运动员全部进入决赛并获得伦巴舞第一名和第六名、牛仔舞第一名和第六名、桑巴舞第三名和第六名、恰恰舞第四名和第五名、6人组第三名。2014年11月28日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举行的华东六省一市体育舞蹈锦标赛中以优异表现获得成人集体舞第一名。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也得到了省体育局的认可,从2009年起,每年担任浙江省体育舞蹈裁判工作,特别是在2013年被选派单人浙江省第二届体育大会体育舞蹈比赛的裁判工作,同时当年被评为“体育舞蹈优秀裁判员”称号。
在取得比赛成绩的同时,贯彻服务与社会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的理念。在2007年、2008年由杭州文广集团主办的“舞林门”大型舞蹈真人秀和浙江广电集团主办的“舞动2008”舞蹈真人秀节目、杭州国际动漫节开幕式、下沙经济开发区成立15周年大型晚会、杭州汽车展等各类活动中都可以看到浙江传媒学院体育舞蹈老师和学生的身影,在社会上得到了良好的反响,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在校园里,体育舞蹈队的影响力更大,比如每年的迎新晚会和毕业生汇报演出,到“千里缘·爱在浙传递”校园大型公益晚会,再到给宿管阿姨卡拉OK比赛伴舞,都活跃着体育舞蹈的爱好者,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用到实处,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为校园文化建设尽一份力。
3、教材、图书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文件完备,能为持续、稳定地进行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本课程每学年向学生提供专业体育舞蹈教材,为学生进行体育理论学习提供参考。可利用的学校图书资料较丰富,还有体育部资料室的专业体育舞蹈资料更全面。浙江传媒学院首批网络课程《体育舞蹈》网络课程经过多年建设,内容较丰富,多媒体课件较全面,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保障较完善,学生参与学习效果较好,学生网络学习参与数列前。课程教学文件从教学大纲到教材、教学进度、教案、点名册、试卷等都很完备,能为持续、稳定地进行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4.课程建设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建设计划(见第四部分)。
5.注重教学研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在2010-2012年间进行了校级教改项目,“情境教学”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果《情境教学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研究》发表于体育核心期刊《浙江体育科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学内容方面,针对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现状,加强了身体素质尤其是体能类活动在教学中的比例安排,对学生的体质水平提高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因材施教、素质培养、教书育人等方面有改革措施,在教学成果方面,近几年发表了教学论文近十余篇。
6.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管理规范,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进度的调整,教学内容的统一备课、考核标准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等,都在规范严谨的条件下完成。学生上课积极参与性高,教学效果优良,学生评教情况良好,教学团队学评教分数均在90分以上。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业绩考核上也表现出色,团队成员代表体育部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文件下载:
大学体育教学部校级重点课程——体育舞蹈.doc